肝炎中醫輔助療法

分類:名醫講座
發佈於:2015-08-18, 週二 05:46
作者 Super User
點擊數:2950

作者:黃進明

摘要 

        中醫治療病毒性肝炎主要依據病人不同體質與臨床症狀表現,配合舌診與脈
診做辨證論治,方藥隨著證型不同改變,治療過程證型改變,處方跟著變化。正
確的辨證論治,再配合現代醫學檢測後的專病專藥,如保肝降酶、調整免疫、抗
肝纖維化等藥物可取得較好的療效。 

        肝炎常見證型,(1)濕熱蘊結證,症狀表現主要有口乾苦,黃疸鮮明,大便
秘結,小便黃赤,舌苔黃膩,脈弦滑數。(2)肝鬱脾虛證,症狀表現主要倦怠乏
力,情緒抑鬱,脅肋脹痛,納差或食後胃脘脹滿,口淡,便軟,舌質淡紅,苔薄
白,脈弦緩。(3)肝腎陰虛證,症狀表現主要有眠差、多夢,腰酸,五心煩熱,
耳鳴,口乾咽燥,舌紅少苔,脈細或細數。(4)  脾腎陽虛證,症狀表現食少便溏
或瀉,腰酸腿軟,肢冷,小便清長,舌胖質淡,苔潤,脈弱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專病專藥,配合西醫的檢查有助中醫的處方用藥。肝炎常用中藥,護肝降酶
藥物如敗醬草、板藍根、蒲公英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花蛇舌草、龍膽草、薏仁、茯
苓、丹參、赤芍、丹皮、當歸、澤蘭、柴胡、茵陳、鬱金、青皮、陳皮、五味子、
山楂、旱蓮草、白芍等。降膽紅素藥物有鬱金、茵陳、梔子、敗醬草、柴胡、金
錢草、赤芍等。促進肝臟合成白蛋白藥物有熟地黃、大棗、白朮、當歸、阿膠、
白芍、鱉甲等。配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,在適合患者證型的原有處方中加入,
達到運用中西醫特色的處方以加強療效。

        抗病毒非中醫藥的優勢,中醫是通過調整患者的免疫力間接達到抗病毒的作
用,目前靈芝最為常用,其成份具有抗氧化、保護肝細胞、抗過敏等功能,其有
較強的免疫加強作用,適合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或癌症患者。患者在
應用干擾素及 Ribavirin 治療 C 肝或肝癌栓塞或化療後,有部分患者因副作用大會
配合使用中藥以減少副作用,早日恢復身體的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 衛教部分,中醫強調注意平日的養生保健與飲食禁忌。囑咐病人必須經醫師
辨證用藥與食療,切勿迷信民間偏方,尤其必須定期做超音波檢查與抽血追蹤肝
功能指標。並且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不熬夜、禁抽煙與喝酒,以避免肝炎惡化,
爭取等待療效更好的新藥時間。 

        中醫藥在慢性肝炎的治療中可以緩解患者症狀,減輕肝臟炎症,增強免疫力
與輔助抑制病毒,且對早期肝纖維化的回復,延緩其慢性化與減輕西藥的副作用
等,達到提高患者生活品質與延長生存期等意義。